一九四三年一月,日军全面占领青岛港后无忧配,随即实施严密封锁,强行在所有中国籍轮船钉上“大日本海军管理”标牌,施行航行许可管制。在日军的监视下,中国船只仅被允许运送军需物资。日军一方面将从我国掠夺的大量煤炭、矿石、原盐、布匹及农产品不断运往日本,另一方面则向中国倾销售卖武器弹药和劣质工业产品,如纺织机械、化学制品等。为绞杀抗日根据地,日军严禁一切重要物资流出,大小船只一律禁绝往来。广大中国船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全民抗战政策和统一战线工作的感召下,抗日情绪日益高涨,积极寻找时机展开斗争,秘密支援抗战。
“隆华三号”是当时青岛新造的仿美式大型木帆船,载重五百吨,隶属汪伪政权控制的华北联营社——该社实为日军为掌控中国航运所强行组建,虽悬挂汪伪旗帜,实际权力由日本人掌控。该船船长、大副、二副、营业主任等五名高层均为日籍,仅九名基层船员为中国人。船只日常航行于青岛、塘沽与日本长崎之间,名义上进行商业运输,实则服务于侵略战争。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无忧配,“隆华三号”满载四万余匹青岛产棉布、绒布及大量白糖,启航驶往日本长崎。船员中的水手长滑宝发(滑凤鸣)、水手田均庆(田均)与金登俊(金少华)等自幼相识、情谊深厚,对日寇统治充满愤恨。出航前,他们已密谋将船只驶往其他港口,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日。
展开剩余53%航行三昼夜后,九名中国船员毅然决定起义,夺取船只控制权。在滑宝发、田均庆的指挥下,大家分配战斗任务,以斧头、铁棍为武器无忧配,与日方人员展开搏斗,最终击毙包括船长在内的4名日本人,我方无一人伤亡。考虑到日本大副掌握航海技术,起初将其扣押于工具舱,以期协助后续航行。
激战中,操舵手孙彦宏未能持续记录航向,导致船只一度偏离航线。其间一架日机三次飞近侦察,船员急中生智,挥舞已降下的汪伪“国旗”瞒天过海。为杜绝后患,他们最终将日籍大副抛入大海。
十余天后,船员在黎明时分发现一座小岛,推测应为连云港之外的东牛山岛,遂决定继续前行。当一片海湾映入眼帘,大家谨慎做好两手准备:若遇日伪港口,便伪称求助;若是八路军根据地,则如愿以偿。最终,“隆华三号”顺利驶入滨海抗日根据地柘汪港。
五名船员留守船上,滑宝发等四人乘舢板抵岸接洽,得知已抵达根据地,欣喜万分。翌日,八路军派船找到“隆华三号”。此时正值一九四五年新年,船只的到来为根据地军民带来莫大鼓舞。部队迅速动员军民昼夜抢运物资,水陆并进,场面热烈。物资卸载完毕,正拆解船体时,日军虽派出飞机与炮艇自连云港来袭,却仅能拖回一具空船残骸。
根据地领导高度赞扬“隆华三号”船员的义举,指出此举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经济与政治体系,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青岛城市工作的重大胜利。此后,九名船员中部分加入八路军,部分被派回青岛继续从事地下工作,以不同方式坚持抗日斗争。
内容来源:青岛新闻网无忧配
发布于:山东省熊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