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1930年代整军中的特殊部队:第27师淘股神
在1930年代中期,国民党军队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下,展开了大规模的整军计划。这一计划分两批对20个师级部队进行了全面调整,其中包括教导总队和第2师补充旅各占一个名额。实际上,当时还计划进行第三批部队的调整,但由于全面抗战的突然爆发,这一计划未能完成。因此,历史研究者通常讨论的重点都集中在这前20个经过整编的部队上。
在这20个调整师中,有两个师显得尤为特殊——第一批调整的第57师和第二批调整的第27师。与其他主要由中央军嫡系或已经完全中央军化的部队不同,这两个师仍然保留着相当程度的杂牌军特色和独立性。国民党高层之所以将这两个师纳入调整计划,一方面是考虑到它们相对\"听话\",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政治考量,需要树立一些典型范例。如果所有入选的20个师都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这在当时的舆论环境和军队内部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第27师的特殊背景尤其值得关注。这支部队源自西北军体系,是孙连仲将军的核心部队。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军系统分崩离析,其中不少部队投靠了南京国民政府。然而,这些投诚部队大多得不到中央的完全信任,实力较弱的部队逐渐被裁撤或分化,而实力较强的则只能被承认为地方实力派。孙连仲因其对中央命令的服从态度,使得他的基干部队第27师得以入选第二批调整师名单。
展开剩余76%与此同时淘股神,原第22路军的两个师——第30师和第31师也被划归孙连仲指挥,再加上孙部原有的独立第44旅,构成了孙连仲部队的完整编制。在这三师一旅的编制中,第27师作为调整师,在武器装备和后勤待遇方面都享有明显优势。
根据当时的装备标准,完成整编后的第27师配备了4000支崭新的汉阳造步枪。在轻机枪方面,部队全面换装了哈奇开斯轻机枪,实现了每个步兵班配备一挺轻机枪的目标,全师轻机枪总数达到324挺。重机枪方面则装备了72挺新型三十节式重机枪,平均每个步兵营配备6挺。迫击炮方面,全师配备了24门南京制造的82毫米新型迫击炮,每个步兵营拥有2门。虽然调整师编制中还应该包括山炮、机关炮和战防炮等重型武器,但由于这些装备数量有限,无法满足20个师的需求,因此优先配给了中央军嫡系部队,第27师在这方面只能退居其次。
然而,全面抗战爆发后,第26路军(孙连仲部)获得了博福斯山炮的配属,在需要时也可以申请机关炮和战防炮的支援,这方面的待遇相对还算不错。战争初期,第27师首先在河北战场参战,随后转战山西娘子关。在惨烈的娘子关战役中,该师遭受了重大伤亡。据孙连仲报告,战斗结束后,第27师剩余的战斗人员仅能缩编为一个不满员的团。虽然人员损失惨重,但武器装备的损失相对较小。随着新兵补充和伤愈老兵归队,部队兵力逐渐恢复。
到1938年台儿庄战役前夕,第27师的武器装备情况有详细记录:步枪2994支,步枪弹366461发;轻机枪271挺,轻机枪弹192625发;重机枪62挺,重机枪弹286060发;迫击炮22门,迫击炮弹534发;手枪263支,手枪弹61759发;信号枪3支,信号枪弹65发;手榴弹8572枚。与整编初期的编制数相比,各类武器都有所减少,但主力装备基本得以保存。弹药储备方面,子弹约有90余万发,基本满足作战需求,但炮弹仅有500多发,显得相对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27师补充的都是新式武器,其装备的口径统一,性能稳定。这一点使其明显优于第30师和第31师,后两者的武器多为西北军时期的遗留装备,性能相对落后。因此,在孙连仲的部队序列中,第27师始终是其手中的精锐力量。
台儿庄战役期间,恰逢桂系将领李宗仁担任战区司令。李宗仁对杂牌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弹药补充采取了特别宽松的政策。因此,在台儿庄战役中,第27师等部队的枪弹和迫击炮弹供应相当充足。以迫击炮弹为例,第27师战前仅有500余枚,加上第30师和第31师的储备,总计约4000发。对杂牌军而言,这个数量已经相当可观。然而,第2集团军(由原第26路军升格)在整个战役中消耗的迫击炮弹却超过了25000发。这一巨大消耗除了得益于沈鸿烈设在台儿庄内的海军陆战队弹药库的支援外,主要归功于李宗仁作为战区司令对前线部队弹药补给的大力支持。
通过以上对第27师装备和弹药情况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实际情况淘股神,以及不同派系部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和待遇差异。
发布于:天津市熊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